她,恪尽职守,履职尽责,凭着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钻一行”的执着,立足技术管理岗位,始终严把技术质量关,坚持规范化、标准化管理,不断钻研业务,以埋头苦干、善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成为技术管理领域的业务尖兵。她参与项目荣获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及国家优质工程奖,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她,就是西安城投道桥集团技术骨干雷蓓。

臻于技 :打造优良品质迎全运
放眼全行业,时刻关注新技术新工艺并积极学习借鉴是雷蓓工作中最大的特点。
在迎十四运项目道路提升改造重点建设项目中,面对工期紧,工程量大,任务艰巨的复杂情况,如何提升城市品质,实现品质履约,成为项目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。道桥集团专门成立了科研课题组,引进超薄磨耗层新技术,作为其中的一员,她更是将实验室几乎当成了家,和同事们一道,无数次调整配合比、油石比等技术指标,反复验证技术应用效果。技术应用后,无数个夜晚,她坚守在实验室,只为第一时间收集沥青混合料生产数据,检测应用成效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该沥青混合料在西二环成功试铺,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,且碾压成型后能够达到抗裂、抗渗水和抗滑效果,提升平整度,降低行驶噪音,延缓桥梁结构使用功能衰减速度,为迎接十四运提交了一份满意答卷。
时至今日,这一新技术已不断扩展至西安市二环路、三环路等多个桥面铺筑应用,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。

匠于心:厉行绿色环保理念 “变废为宝”获专利
在雷蓓看来,技术成果的突破,除了引进吸收新技术新方法,更重要的是结合本职工作进行原创性研究。
“每一次创新都来自于对于未知的好奇和不断尝试,要积极主动,通过创新思维、紧跟时代观念以求自主革新”,在雷蓓看来,技术成果的突破,既要“大胆”也要“细致”,更要坚守信念,守正创新。
为实现固体废弃物再利用,“变废为宝”,有效解决合作企业钢渣处置难题,她牵头与团队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研究。
“钢渣是否能和路面实现‘跨界联动’?”,长期接触道路施工的她,以此为创新点,通过多次试验论证,确立了钢渣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的科研方向,并对施工工艺、钢渣基层配比等提出实施方案,并在钢厂厂区主干道铺设一条200米长的道路,经四年大型重车的碾压使用,路面完好,无裂缝等病害发生,测试数据显示,钢渣固废铺路再利用可行。该项目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,陕西省省级工法1项,全国市政行业科学进步奖1项,陕西省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奖1项。
此外,由她牵头研发的工程渣土资源再利用项目,《一种同步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》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,并在地铁盾构管片同步注浆加固成功应用;《污泥陶粒预制 混凝土构件轻质化研究》成果获陕西省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奖1项,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
在做好本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,她创新思维,多次和团队在工程质量创优、专利、工法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,成为道桥集团青年技术人才坚实力量。

践于行:精益求精思行并进
作为道桥集团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人员,她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、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,通过规范管理和技术协助指导,每月对年度立项科技创新项目、标准、工法等进行过程监督检查,促进科技项目有效开展。她勇挑重担、尽职尽责、不畏艰难,不论是现场检查出的问题还是大家提出的疑问,她都能够全方位与技术人员交流沟通,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。对于未能理解透彻的地方,不论问题大小,都会及时一对一进行指导帮助,协助其有效开展科技工作,也让大家明白如何继续开展的方向。
雷蓓的工作态度激励着项目成员不断创新、勇于挑战,在她的帮助下,科技成果不断涌现。她在装配式建造、固废(工程渣土)再利用、施工技术和沥青类新产品等方面,指导协助完成1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,获陕西省省级工法11项、全国市政行业科学技术奖2项、陕西省建设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,并取得3项发明专利3项,10项实用新型专利。
跨出校门,走进职场,她用8年时间,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,在平凡的岗位上,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。她扎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兢兢业业、积极进取,在工作中勇于创新,谋求突破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新时代职业女性的追求与梦想。

(文图/刘开稳 刘金)